近幾個月來,對于酒行業來說重磅炸彈新聞莫過包材漲價、環保從嚴整頓等,對于酒類生產廠家而言,這一條條信息猶如餓虎撲食,一下子吃掉了10%—20%的利潤,許多中小酒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既然包裝材料越來越貴了,那也是時候去掉包裝喝好酒了!讓我們重新回歸中國酒的裸瓶時代吧!
裸瓶酒是時代的趨勢! 中國白酒早在千年前,就是以壇裝散酒的方式存在,后來逐漸使用小單瓶。但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白酒仍主要以“光瓶貼標”的形式出現,不管是老的茅臺、五糧液等,還是四特酒、老窖、杏花村。也不管是民間消費,還是政府接待,都以散酒或光瓶形式出現。 九十年代開始,以孔府宴、秦池等地方酒業迅速崛起,異形瓶、陶瓶、金卡紙等包裝物開始投入使用,發展到后來的包裝戰、價格戰。部分酒企開始轉為通過外在包裝來塑造內涵、質量和品牌等,使得光瓶酒與盒裝酒身價形成了天壤之別。從而形成了這樣一個畸形的認知:有盒裝的酒是好酒,包裝越是高檔酒就越好,光瓶就是低檔產品。
而縱觀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酒水包裝,很少能夠看到單支產品在瓶子外還加個盒子的,不管是紅酒、還是其他的烈性酒。因為他們不認為包裝的好壞會影響產品內在價值的體現。
中國酒產品的包裝過度一直是比較嚴峻的問題,在包裝材料的選擇也是越來越高檔。從白卡盒,金卡盒,鐵盒,到板盒、木盒,最后是皮盒,還加絲織物。如此的包裝既浪費了資源(特別是木盒和絲織物),又增加了企業的采購、管理等成本,最后還是要消費者來買單,包裝成本遠高于酒體成本已經以白酒行業人盡皆知的秘密了。
其實對于光瓶酒而言,現在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期。為什么這么說呢?主要是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眾所周知,這幾年來受政策及環境的影響,白酒消費的泡沫被擠掉,主流消費重歸于大眾消費,在此背景下,白酒消費更趨理性,相對來說,光瓶酒具有更簡潔的包裝、更高的性價比。
消費發展到某階段,就會出現返璞歸真、歸于平淡的趨勢,這是社會消費的大勢所趨。并且從整個白酒類別的發展和當下的環保問題以及與新生代消費者角度來看,更需要白酒行業在光瓶酒上做出新的選擇了。
如果酒企能夠“把高檔紙盒,高檔酒瓶的成本用來提高酒體品質”,讓消費者用買包裝的錢喝到好酒,要從價值觀層面讓消費者認可高端光瓶酒的內在價值。 如何實現,就需要整個白酒行業來改變消費者對光瓶酒的觀念。改變光瓶酒是低檔、劣質的代名詞認知。讓光瓶酒在品牌、文化等的號召下,也可以實現高價位的銷售。顯然,在整個消費升級帶動及消費理性的推動下,兼具品質和價格雙重優勢的光瓶酒迎來了一個新的機會期。“白酒行業正在從‘面子上’消費時代轉到‘骨子里’的消費的時代;消費者開始從價格敏感轉變為品質敏感”.
上一篇:
全國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為河南棠河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常守臣頒發
下一篇:
豫酒振興,棠河品質先行